公司從事經營活動,應當遵守法律法規,遵守社會公德、商業道德,誠實守信,接受政府和社會公眾的監督; 充分考慮公司職工、消費者等利益相關者的利益以及生態環境保護等社會公共利益,承擔社會責任;依法建立 健全內部監督管理和風險控制制度,加強內部合規管理。
一、認識制度
企業制度的定義 是企業制定的組織勞動過程和進行勞動管理過程中的各項規 則的總稱。
(一)企業制度的作用
一是支持完成其組織目標 ;二是維系其組織穩定;三是科研生產經營及管理等活動秩序。
(二)企業制度的效力
用人單位 根據勞動法之規定,通過民主程序制定的規章制度,不違反 國家法律、行政法規及政策規定,并已向勞動者公示的,可 作為審理案件的依據。實際賦予了用人單位規章制度類似于法律的效力。
二、做好制度管理的目的與方法
制度管理需要做好如下工作:
(一)界定制度管理的范圍
狹義的制度管理指的是企業遵從的所有符合文體規范的制度,包括已被廢止的制度。 廣義的制度管理包括五層制度包,也包括具有長效性的具有約束效力的管控文件。
(二)建立全面、系統的制度貨架為目的
一是滿足領導層、中層管理者對業務管理整體的需求;二是滿足不同領域員工簡單獲取對應制度的需求;三是滿足所有員工快速了解制度重點、合規要求的需求;四是滿足監督者快速獲取制度的需求;五是滿足各方對歷史制度追溯的需求;六是提高合規控制標準一致性,降低下游單位制度數量, 增強企業合規能力。
(三)管什么?怎么管?
一是企業級制度規劃。立企業級制度分類框架,具備集團通用性,形成以基本制度為主體的企業一級制度規劃,企業控制,組織各部門以基本制度為頂層的二級制度規劃,形成企業制度規劃架構,為制度規劃提供方法,建立制度體例名稱選擇標準。二是制度有效性控制標準。對不同屬性制度,設定不同有效期,最長5年,最 低3年,讓制度得到及時維護。對不成熟制度設定有效期,最長2年。對制度個體有效性設定識別標準,通過指標反映,解決制度有效性的反映,防范外部違法、違紀、違規風險。
(四)配合誰?怎么配合?
一是配合合規管理,建立生成合規義務與風險清單接口表單;二是與合規管理協同,做好旨在提升合規能力的制度建設計 劃實施;三是配合內控管理,與制度主責部門協調制度中的“內控”優化
三、制度管理與合規管理的協同
基于整體目標為導向,在功能型管理基礎上,針對常規事項交接關系,進行明確的設定,形成多方認識一 致的共識,建立常態化、線性化、規范化的信息溝通與傳遞模式,將協作變為協同。
合規義務與風險清單是關鍵協同接口。合規管理是指企業以有效防控合規風險為目的,以提升依法合規經營管理水平為導向,以企業經營管理行為和員工履職行為為對象,開展的包括建立合規制度、完善運行機制、培育合規文化、強化監督問責等有組織、有計劃的管理活動。
合規管理三張清單分別為:一是規則要全、規范;要知規;要守規;要行規。二是與要求匹配的現實的抗風險能力;違規成本是否可接受。三是合規風險具有可控性;有風險必須有控制措施。